稍等片刻...

搜索

《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2022-04-26

646

字号:

《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三百一十周年”专栏

 

杜甫入蜀诗的艺术表现  胡可先

 

〔摘 要〕  杜甫入蜀,是从秦中到西南的转折,是其一生中的重要经历。杜甫的入蜀诗集中于两组,分为两段路线:第一段是从秦州出发抵达同谷,共十二首;第二段是从同谷出发抵达成都,亦为十二首。杜甫在入蜀过程中在同谷做了短暂的停留,作了《同谷七歌》,是其入蜀诗的重要作品。杜甫的入蜀诗体现了“诗史”的特点。首先,杜甫入蜀诗具有纪行特点;其次,艺术上突出表现了入蜀的“奇险”;再次,杜甫入蜀诗在纪行的过程中,对入蜀风物的描写非常突出;最后,《同谷七歌》是入蜀诗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 杜甫  蜀道诗  奇险  《同谷七歌》

 

 

杜诗研究

 

《忆昔二首》写作时地考  贾  兵

 

〔摘  要〕  《忆昔二首》反思玄、肃、代三朝兴亡成败,是杜甫极为重要的一组作品。然而关于其写作时地,历来众说纷纭。浦起龙推测此诗大概是杜甫于广德二年(764)春在阆州所作。文章在细读这一诗歌文本的基础上,认为浦起龙所说可以确证。此诗是杜甫在朝廷授官京兆功曹、听闻长安得以收复的背景下,通过“忆昔论今”的手法,劝讽代宗任贤远佞,早日实现中兴。

 

〔关键词〕  杜甫  《忆昔二首》 写作时地

 

“诗中有画”

 

——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析论  王雅娴

 

〔摘  要〕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为杜甫居蜀时创作的题山水画组诗,记录了杜甫在成都参加的一个极小范围的寒冬赏画活动。此组题画诗内容丰富,记述了杜甫独特的观画程序,体现出杜甫的雅人深致和突出的艺术鉴赏才能。在唐人题画“拟真”的传统下,此组诗也对司马弟山水图进行了精细描绘与再现,留存了珍贵的唐代画史信息,揭示出宗教与山水画的密切关系,亦具有“诗证画史”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题画诗  赏画程序  诗证画史

 

《寄韩谏议》诗旨新说

 

——以家族墓志披露的韩汯生平为中心  李有林

 

〔摘  要〕 宋代至今,对《寄韩谏议》诗旨存在六种说法,且争议较大。其原因是注家对此诗的本事并不了解。钱谦益认为韩谏议即韩汯的观点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但对于韩汯生平世人所知不多。近年来韩汯家族墓志陆续出土,其中披露的韩汯行迹,揭示了《寄韩谏议》的本事,据此可以确知此诗的主旨是叹惜韩汯功名未成,伤其有盛才而不居右职,希望有朝一日韩汯能被委以宰相之任,辅佐君王,兼济天下。

 

〔关键词〕 《寄韩谏议》 诗旨  杜甫  韩汯  家族墓志

 

 

古代诗歌研究 唐代文学研究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新解

 

——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有关事理的考论  李大明

 

〔摘  要〕  《汉书·艺文志·诗赋·序》述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之事,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考察有关事理可知,此语并非如自古以来学者们所说的是反映了社会现实、民生疾苦,而是本言汉武帝夜祭用乐,以表达对神祇所特有的“乐以迎来,哀以送往”之意。而《序》又言“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则又兼及了《汉志》对人间歌诗的著录,强调了礼乐的教化功能。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乐府歌诗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祭祀  教化

 

 

 

唐前诗歌的主要命题模式

 

——兼论诗题和诗歌之间的关系  王群丽

 

〔摘  要〕  唐前诗歌大致可分为《诗经》、楚辞、乐府、汉魏古诗、齐梁诗几大类。不同类型诗歌对应的命题模式也不同。《诗经》以首句或首句取字为题的命题方式与起兴发端、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相结合,使题目具有唤起诗境的作用。楚辞以写作中心为题,题目是诗篇内容的精当概括。汉魏始兴的即事命题式题目对诗歌内容和写作模式的约束力并不是很强,但极富知人论世的解读价值。乐府诗以乐舞名为诗名,乐舞的命名方式可直接让渡到诗。诗歌题目不但对诗歌的写作和阅读接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诗歌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大现象以及潜移默化的改变都有所反映;而自《诗经》、楚辞到乐府、汉魏古诗以至齐梁诗风的变化,在诗题上也有所体现,并与诗歌的创作桴鼓相应,共成一代气象。

 

〔关键词〕  唐前  诗歌  诗题  命题模式

 

试探“扶桑”意涵在唐诗中的流变

 

——以杜甫和李白诗歌为中心  杨为刚  杜  婷

 

〔摘  要〕 “扶桑”始见于《山海经》,本义为“屹立于东方的太阳神树”。至唐代,“扶桑”作为文学意象大量见于唐诗中,且承载了更为多样的意涵。以杜甫、李白诗歌为代表,“扶桑”在唐诗中体现出“政治隐喻”“道教仙树”“代指日本、新罗等东方某地”等诸多意涵,从中亦可窥见唐朝重视事功、崇尚道教、对外开放等社会风貌。以李杜诗歌为中心,可清楚显示出“扶桑”意涵在唐诗中发生的流变,亦将对研究上古神话元素在后世文学书写中的沿革有所助益。

 

〔关键词〕 扶桑  政治隐喻  道教仙树

 

戴复古的诗学史意义

 

——以论诗诗为中心  何方形

 

〔摘  要〕 戴复古《论诗十绝》形成于南宋特有的文化语境中,即事名篇,自创新题,内涵多重而主体自具,是继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后的新收获。戴复古自觉地、多角度、多方位地尝试以论诗的形式探索诗歌(偶尔及词)创作规律与美学原则,展示兼容并包的诗学理念,在本体论、审美性等方面都有独特见解,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戴复古  《论诗十绝》  论诗诗  诗学史  杜甫  《戏为六绝句》

 

 

学术动态

 

朝鲜杜诗论评与杜诗学研究

 

——以左江《高丽朝鲜时代杜甫评论资料汇编》为中心  王 成

 

〔摘  要〕  《高丽朝鲜时代杜甫评论资料汇编》是一部反映域外论杜评杜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向我们展示了杜甫在朝鲜半岛接受、影响、评论的丰富而独特的面貌,可见著者搜集、整理杜诗在朝鲜半岛接受文献的良苦用心。如果将这些论杜评杜资料勾稽、串联起来,对于构建朝鲜杜诗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东亚杜诗学研究的深入、细致展开。

 

〔关键词〕  朝鲜  杜甫  杜诗学  诗史意义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五届全国硕博论坛综述  高  媛

 

《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总目

图片53.jpg


网站浏览人数:287439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